• 姓名: 李松龄
  • 职称: 教授
  • 学位:
  •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
  • 经济学院

李松龄教授,男,1948年10月生,经济学博士生导师,教授。曾任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研究中心主任,校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组成员和学术委员会委员,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,十届省政协委员。享受***专家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10余项。

主要兼职

曾任中国农工党党员,湖南省委副主委;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、第九届湖南省政协常委、湖南省学位委员会第1、2 届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;曾任湖南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长、湖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、全国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、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

主讲课程

政治经济学 

主要论文

1.李松龄.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改革路径及其理论意义[J].学术探索,2020(04):22-29.

2.李松龄.创新劳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理论认识与制度安排——基于劳动价值理论的思考[J].现代经济探讨,2020(02):1-8.

3.李松龄.新时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深化认识与制度安排[J].经济问题,2020(02): 1-9.

4.李松龄.新时代民营企业发展的理论认识与制度安排[J].学术探索,2019(10):90-98.

5.李松龄.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——基于新时代收入分配原则的理论思考[J].湖南社会科学,2019(03):96-105.

6.李松龄.超额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及其当代意义[J].经济纵横,2019(04):28-36.

7.李松龄.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认识与制度安排[J].学术探索,2019(03):77-85.

8.李松龄.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认识与制度安排[J].湖南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9,33(01):1-9.

9.李松龄.财富与价值的理论辨识及其当代意义——基于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[J].经济问题, 2019(02):5-12+93.

10.李松龄.社会资本理论的辩证认识与现实意义[J].贵州社会科学,2019(01):125-133.

11.李松龄.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[J].山东社会科学,2019(01):88-95.

12.李松龄.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辩证分析与制度安排——基于劳动价值论的深化认识[J].现代财经(天津财经大学学报),2018,38(11):3-13.

13.李松龄.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认识与制度安排[J].学术探索,2018(10):33-40.

14.李松龄.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[J].经济问题,2018(09):22-30.

15.李松龄.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的理论认识与制度安排[J].现代经济探讨,2018(07): 1-9.

16.李松龄.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[J].湖湘论坛,2018,31(04): 124-134.

17.李松龄.初次分配共享发展的理论问题与制度安排[J].财政研究,2018(01):33-42.

18.李松龄.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及其价值论依据[J].经济问题,2017(12):1-8+37.

19.李松龄.生产力理论的辩证认识与现实意义[J].经济问题,2017(05):1-9.

20.李松龄.使用价值理论的辩证认识及其现实意义[J].山东社会科学,2017(02):123-128.

21.李松龄.劳动力再生产的辩证认识与现实意义[J].求索,2017(01):121-127.

22.李松龄.跨越高收入之墙的理论认识[J].湖南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2,26(05): 44- 51.

23.李松龄,李丽纯.收入分配的市场调节与政府作为[J].财经理论与实践,2011,32(05):79- 83.

24.李松龄,白凡.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机制研究[J].湘潭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1, 35(04):29-34.

25.李松龄.收入分配中“三低”现象的理论分析[J].山东社会科学,2011(05):146-150.

26.李松龄,李娜.洞庭湖区域产业同构现象研究[J].经济地理,2010,30(11):1854-1858.

27.李松龄,李娜.价格、价值与收入分配[J].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,2010,39(06): 97-100.

28.李松龄,岳文焕.资本利润和剩余价值的理论探索[J].求索,2010(09):33-34+164.

29.李松龄,李素文.市场、所有制与分配和谐[J].山东社会科学,2010(08):80-85.

30.李松龄,戴子礼.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需求和供给的创造[J].福建论坛(人文社会科学版), 2010(07):18-23.

31.李松龄.节约型社会理论研究的一朵奇葩——评黄铁苗等著的《节约型社会论》[J].湖南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0,24(03):161.

32.李松龄,岳文焕.收入差距扩大的市场原因及其理论注释[J].财经理论与实践,2010,31 (03):8-11+52.

33.李松龄,何文举.市场、所有制与消费和谐[J].湘潭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0, 34(01):39-44.

34.李松龄,杜彦瑾.分配和谐的制度设计[J].财经理论与实践,2008(02):2-6.

35.李松龄.论价值与生产关系[J].经济评论,2007(05):3-7+14.

36.李松龄.价值理论的动态性分析[J].经济评论,2006(05):15-20.

37.李松龄.和谐社会的上层建筑——基于经济学意义上的认识[J].南京社会科学,2006(07): 9-15.

38.李松龄,唐义德.和谐社会的生产力[J].财经理论与实践,2006(01):3-8.

39.李松龄.制度安排与公平效率的辩证关系及其产权分析[J].财经理论与实践,2004(05): 2-10.

40.李松龄.收入均等规则的产权与效率——凯恩斯主义公平效率观的产权分析[J].财经理论与实践,2004(01):3-8.

41.李松龄.论需求约束下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[J].经济学动态,2004(01):36-38.

42.李松龄.规则公平的产权与效率——古典经济学派公平效率观的产权分析[J].经济评论, 2003(05):80-84.

43.李松龄.财富分配制度与价值分配制度[J].经济评论,2002(04):34-37.

44.李松龄,夏传文.应把稀缺性概念引入劳动价值论[J].经济学家,2002(03):124-125.

45.李松龄.所有权、分工和专业化与价值论[J].求索,2001(06):21-24.

46.李松龄,罗进华.论使用价值的实现[J].经济问题,2001(10):1-4.

47.李松龄.稀少性、所有权与商品经济[J].经济评论,2001(04):13-16.

48.李松龄.金融创新的经济学分析[J].江汉论坛,2001(06):35-39.

49.李松龄.资源利用的责任原则——西部资源开发的市场法则[J].经济问题,2001(04):1-5.

50.李松龄.效率与公平的价值论基础[J].当代经济研究,2001(04):28-31+51.

51.李松龄.财产稀少性与所有权排他性的统一[J].南京社会科学,2001(03):5-9.

主要著作

1.劳动价值论:市场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石,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,1999。

2. 价值理论与经济制度,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,2002。

3. 公平与效率的比较研究和产权分析,湖南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5。

联系方式

联系电话:

电子信箱: